一七令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七令的简介:
yī qī líng/lǐng/lìng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后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 AI解释
《一七令》,又称《准敕勒歌》或《天仙子慢引》等,是一种韵律严谨的古体诗形式。它以“一”字作为首句的起始字,每句七个字(即“一七”二字),以此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音韵美感。此诗体通常用于表达个人情感或者描绘自然景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七令》并不常见,因此关于它的详细解释多为后人依据其形式特征进行的概括总结。这种诗歌格式的特点在于其字数限制严格且结构对称(即每句七个字),使得作者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造句示例
- 一叶知秋,人生如梦。
- 一曲离歌,泪满长河。
- 一杯浊酒,诉尽平生意。
- 一声雁过,惊起天涯人。
- 一抹斜阳,尽染晚秋情。
这些造句尝试捕捉《一七令》的风格特点,并尽可能地将其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七令》由于其字数限制和形式要求,在实际创作中难度较大,通常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与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才能成功运用此诗体进行创作。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七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令
líng,lǐng,lìng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