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之年的拼音、解释、组词

耳顺之年的简介:

ér shùn zhī nián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六十岁。见耳顺条。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

1. 指六十岁。【例】李先生虽已届耳顺之年,但仍充满著年轻人的活力。

1. 指六十岁。参见「耳顺」条。《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

耳顺之年》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用来指代60岁以上的年龄。这个词汇来源于古代儒家文化,其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顺”并不意味着耳朵能够听到声音或者听力变好,而是指听到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并且不会因此产生冲突或情绪波动。

详细解释

  • 年龄划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年龄被分为若干阶段,“耳顺之年”特指60岁以后。
  • 含义拓展:这个词汇不仅用于表示具体的年龄,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心态平和的状态。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下,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或变化。

造句

  1. 王老先生虽已耳顺之年,但精神矍铄,依旧每天坚持跑步锻炼。
  2. 李老师自从退休后,便开始学习书画,他说现在到了耳顺之年的年纪,更加注重心灵的修养和生活的品味。
  3. 老张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依然乐观开朗,用他的话说就是“到了耳顺之年,心态比年轻时还要好”。
  4. 在家庭聚会中,老一辈常能以耳顺之年的智慧为年轻人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5. 退休后的张阿姨开始学习摄影,她觉得自己现在正是耳顺之年的黄金时期,可以尽情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分词解释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shùn

1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2 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3 依次往后:~序。~次。4 随,趁便:~便。~势。~手牵羊。5 整理:理~。~修(整理修治)。6 服从,不违背:~从。~应。孝~。温~。7 适合,不别扭:~适。~情。~眼。~差(chā)。8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