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剂的拼音、解释、组词

质剂的简介:

zhì jì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后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桯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买卖的契据。《周礼.地官.质人》:「凡卖儥者质剂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质剂》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主要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著作如《左传》、《礼记》等中。它是指古代用于交易的契约文书和度量衡工具的一种类别。

详细解释

  1. :在古代中国,"质"是一种简化的买卖合同或借据形式,通常使用金属铸成的小物件来作为担保品或凭证。这些物品多为铜、铁等材质制成,形状多样,如龟、兽面等,有的还会刻有文字以表明内容。

  2. :在古代交易中,“剂”与“质”的用途相似,但更加正式一些,通常用于较大金额的买卖合同或借贷协议。它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契约文书,记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这两个词合起来用时,一般指称这两种形式的交易凭证或者工具。在古代社会中,它们对于规范经济活动、确保交易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造句

  1. 古代商贾之间常常使用质剂来保障买卖安全。
  2. 在《左传》一书中多次提及质剂之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交易行为的重视。
  3. 质剂不仅是实物交易的凭证,也是古代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4. 通过研究周朝时期的质剂文献,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立法水平。
  5. 在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合同法”,但质剂的作用几乎相当于现代的书面合同。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质剂》这个词在古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zhì

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2 朴素,单纯:~朴。~直。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4 抵押或抵押品:人~。5 同“贽”,礼物。

1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2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3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