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盘的拼音、解释、组词

散氏盘的简介:

sàn/sǎn shì/zhī pán
1.西周后期青铜器。清乾隆中叶出土。是现已出土盘器中铭文最长者。参阅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西周后期散氏之盘,腹中有铭,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记载有关散、矢两国间和战割地的事,为我国古铜器中著称者,今藏于我国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是青铜器的一种,属于西周晚期的重要文物。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中的地点——散国或散氏。据传,《散氏盘》原本存放于散国的一个贵族家中,后来被发现并收藏到了博物馆中。这件青铜器的主要价值在于其铭文,上面刻有长达320多字的西周时期的土地契约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的土地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字演变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散氏盘》得名于一个关于其出土地点的传说,即该器物最初是在被称为“散”的某个地方被发现的。
  • 历史地位:它被视为西周时期青铜器中极为珍贵和重要的文物之一,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被珍视,更是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字资料。
  • 内容特点:铭文中详细记载了一段土地交易的过程,包括买卖双方的身份、土地的位置与面积、以及具体的交易条款等内容。这使得它成为了研究西周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材料之一。

造句

  1. 这件《散氏盘》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也是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资料。
  2. 学者们通过研究《散氏盘》上的铭文,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的土地制度和交易方式。
  3. 在博物馆中,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到《散氏盘》,感受那一段历史的气息。
  4. 散氏盘》的发现,对于理解西周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 散氏盘上的文字清晰可辨,为研究古代汉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分词解释

sàn,sǎ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2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3 排遣:~心。~闷(mèn)。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shì,zhī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太史~。摄~表。

pán

1 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菜~。托~。2 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棋~。算~。磨~。3 回旋,回绕,屈曲:~旋。~桓。~剥(辗转剥削)。~曲。~亘。~郁(曲折幽深)。~根错节。4 垒,砌:~灶。~炕。5 仔细查究:~问。~驳。~察。~查。~货。~算(细心打算)。6 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收~。7 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8 搬运:~运。9 量词:一~磨。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