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突的拼音、解释、组词

搪突的简介:

táng tū
1.亦作"搪揬"。 2.冒犯;抵触;接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冒犯、触犯。《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吾闻此畜,妖气最毒,搪突其气者,十人十死,百人百亡,须待时而往。」也作「唐突」。

2. 失礼,冒昧的举动。明.凌蒙初《红拂记》第一出:「小人们不知道,多有搪突,望老爷恕罪。」也作「唐突」。

《搪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态度粗暴、行为莽撞或出言不逊等意思。在古代文献中,“搪突”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显得冒失、冲撞或者直接无礼。

以下是五个使用“搪突”的例句:

  1. 小明性格比较急躁,有时候说话不经大脑,常常让人生气,真希望他能改掉这一“搪突”的毛病。
  2. 在与客户沟通时要礼貌用语,切忌使用粗鲁或者搪突的态度和言辞来回应对方的问题或建议。
  3. 课堂上小张同学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发言,显得有些搪突,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尊重其他同学。
  4. 虽然他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在一些激烈讨论中也会突然表现出非常搪突的一面。
  5.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和批评,我们应当保持冷静思考,避免采取搪突的态度进行回应。

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搪突”一词较为少见或可能被误用为“唐突”,而后者更常见于书面语中用于描述冒失的行为或言语。在正式场合下,若要表达粗鲁、莽撞的意思,则应考虑使用其他更为合适的词汇。

分词解释

táng

1 挡,抵拒:~风。~寒。~饥。2 支吾,敷衍:~塞(sè)。3 均匀地涂上泥或涂料:~瓷。~炉子。4 同“镗”。

1 忽然:~然。~现。~发。~变。~如其来。异军~起。~兀。2 超出,冲破,猛冲:~破。~围。~出。3 烟囱:曲~徙薪。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