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推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推的简介:

zǐ tuī
1.春秋时晋国人,姓介。也称介之推﹑介推。 2.旧俗为纪念介子推在寒食前一日所作枣糕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春秋时晋国隐士介之推的名。参见「介之推」条。

2. 宋俗为纪念介之推,于寒食节前一日所作的枣糕。

子推》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的一个人名,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在晋国宫廷中,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他因忠诚和清廉而著称。后来,在重耳流亡国外期间,曾多次救主于危难之中,是重耳的得力助手。等到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后,封赏了所有随从人员,但唯独没有想起介子推。有人建议重耳召回介子推并加官进爵,但是介子推坚持拒绝,并隐居在绵山(今山西省境内)。晋文公闻讯后非常惭愧,亲自前往绵山寻找介子推。然而介子推为了躲避封赏,带着母亲躲入了绵山的一处深林中。

由于多次召唤无效,晋文公决定用火攻将其引出,但介子推坚决不愿出山并最终与他的母亲一起选择自焚于一棵大柳树下。后人感念其高尚品德和忠诚,尊称他为“介子推”或“子推”。

关于《子推》的五个造句:

  1. 为了纪念介子推的节操,晋文公下令将介子推隐居的绵山改为清明时节的祭扫之地。
  2. 后人对子推十分敬重,在他的忌日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缅怀他。
  3. 古人的高尚情操值得后世景仰,比如像子推那样清廉自守的精神,便成为许多士大夫所追求的目标。
  4. 子推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的忠诚与仁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自我牺牲精神的一个缩影。
  5.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我们不应忘记像子推这样的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品格和民族精神。

分词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tuī

1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车。~搡。~拿。~倒。~敲。顺水~舟。2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头。~土。3 使事情开展:~广。~行(xíng )。~动。~销。4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及。~究。~导。~论。~测。~事。5 往后挪动(时间上):~延。~移。6 辞让,脱卸:~让。~却。~委。~辞。7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许。~重(zhòng )。~举。~崇。8 让出,献出:~恩。~心置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