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文就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弃文就武的简介:
qì wén jiù wǔ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放弃文事,改习武艺。水浒传˙第十二回: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
1. 放弃文事,改习武艺。《水浒传》第一二回:「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
《弃文就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放弃文官或文科的道路,转而投身于军事或武职。它常用来描述那些原本从事学术、文化工作的人,转行从军或者投身到与军事相关的职业中去。
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弃”,意思是丢弃、舍弃;“文”,在这里指的是文官、文科;“就”,是接近、趋向的意思;“武”则指向军事或武职。整个成语表达的是从文转武的过程。
-
历史典故:这个成语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常用于描述历史上的一些政治人物或是文人学者由于某些原因或机遇放弃了原先的职业道路而选择了军旅生涯。
造句
- 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之际,他毅然决然地弃文就武,加入到了保家卫国的行列中。
- 李先生原本是一位历史学家,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弃文就武,加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事顾问。
- 面对家族传统压力,小张最终选择了弃文就武的道路,在军队中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 她在担任了多年的图书馆管理员后,因为家庭原因而被迫放弃了这份工作,转而投身于警队,成为了“弃文就武”的典范。
-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他决定放弃自己擅长的企业管理咨询业务,转投军事技术研究领域,实现了从文到武的转变。
这些造句体现了《弃文就武》成语在不同情景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弃
qì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就
jiù
1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2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