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俯仰的拼音、解释、组词

与时俯仰的简介:

yǔ shí fǔ yǎng
俯仰:抬起落下。随着社会潮流或进或退。

  • AI解释

《与时俯仰》这句话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为:“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其中,“与时俯仰”常被引申为顺应时代潮流的意思。

详细解释: - “与”,意思是“和、同”。 - “时”,指的是时代或时机。 - “俯仰”,原意指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这里用来比喻适应变化。

这句话表达的是一个人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顺应当下的潮流或趋势。这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理性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造句示例: 1. 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应该学会《与时俯仰》,而不是固步自封。 2. 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有开放的心态,《与时俯仰》,不断追求新知识和新技能。 3. 商人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必须能够《与时俯仰》,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4.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与时俯仰》。 5.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俯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分词解释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1 向下,低头,与“仰”相对:~身。~视。~瞰。~首。~临。~拾即是。~仰。2 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在内”。3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允。~念。~恤(请求对方体恤)。~察。~顺。

yǎng,áng

1 脸向上,与“俯”相对:~首。~望。2 敬慕:久~。敬~。3 依赖:~承。~赖。~仗。~人鼻息。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即尊照。5 服下,指服毒:~药(服毒药自杀)。~毒。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