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骚人的简介:
sāo/sǎo rén
同“骚客”:骚人墨客。
同“骚客”:骚人墨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屈原曾作离骚,故后称诗人为「骚人」。唐.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也作「骚客」。
《骚人》一词在古代文学中有着特定的意义,主要用来指代诗人或文人。这个词汇源自屈原的作品《楚辞·离骚》,其中“骚人”是对作者自己的一种称呼,后来泛指有才华的诗人文士。这个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详细解释
- 词源与起源:“骚人”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典籍中,起源于屈原的《离骚》。“离骚”意为“别愁”,即表达离开国都、漂泊他乡之感。后来,“骚人”成为了对诗人或具有文学才华者的称呼。
- 意义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意义逐渐从特定的历史人物延伸到一般性的形容词,用来指称那些富有才情、善于抒发情感的人。
造句
- 自古以来,《离骚》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作者屈原也成为了后世无数“骚人”的榜样。
- 在这个文人雅集上,他自称为“骚人”,希望能通过诗歌与在场的其他诗人交流思想。
- 古代的“骚人”常常以诗为寄托,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如李白、杜甫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骚人”。
- 他的新作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骚人”的称号实至名归。
- 在这个文学沙龙中,来自各地的“骚人们”分享着各自的作品与见解,共同探讨诗歌艺术的魅力。
这些造句展示了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使用“骚人”这个词,从古代到现代,它不仅是一个称谓,也承载了诗人及文人的精神风貌。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