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的拼音、解释、组词

异曲同工的简介:

yì qǔ tóng gōng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曲调虽异,但演奏的技巧造诣却相同。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后用「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样的功效。语本唐.韩愈〈进学解〉。△「殊途同归」

2. 唐.韩愈〈进学解〉(据《全唐文.卷五五八.韩愈》引)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1>庄2>骚3>,太史所录4>,子云5>相如6>,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注解〕 (1) 逮:音ㄉㄞˋ,及、赶上、达到。 (2) 庄:即《庄子》,战国时庄周撰。汉志著录五十二篇,今传者为晋郭象本,仅三十三篇,唐时改称南华经。古注有晋司马彪、向秀、郭象等,又有唐朝成玄英疏、清朝王先谦集解、郭庆藩集释。其书大要与老子相近,文辞汪洋恣肆,旨趣深奥。 (3) 骚:即〈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为一长篇韵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4) 太史所录:指《史记》。 (5) 子云:扬雄,字子云。西元前53∼西元18,西汉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学深思,少喜作赋,多仿司马相如,后薄之而不为,于是作太玄以拟易,作法言以拟论语,仿《仓颉》篇作《训纂》,仿虞箴作州箴。 (6) 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西元前179∼前117。为人口吃而善著书,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称病免官。复以〈子虚赋〉得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以献,拜为郎。后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相如之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后世甚钜。

3. 「异曲同工」原作「同工异曲」。「曲」指曲调,「工」指巧妙。韩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其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自嘲。文中叙述一日国子先生教诲学生说:「学业要精进,就要勤勉;学业之所以荒废,就是因为嬉戏。」学生却回说:「老师您如此勤勉向学,作品的旨趣,及得上《庄子》、《楚辞》的宏肆深奥,写作技巧也如同《史记》般丰富,能力比得上扬雄、司马相如等人,虽然风格不同,但是技巧造诣是一样的高明,内容丰富,文笔豪放。您如此努力,却屡次被黜,官运不顺,自己都该好好想想,干嘛还训示别人!」文中的国子先生即韩愈自称,韩愈藉著别人的口吻,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原用以自嘲。后来「异曲同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原用来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后则用于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样的功效。

1. 曲调虽不同,演奏的精妙则相同。比喻形式、方法等虽不同,效果则相同。【例】这栋新建筑的外观和中国传统建筑虽有不同,但皆典雅稳重,有异曲同工之妙。

1. 曲调虽异,工妙则同。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方法,却有相同的造诣或功效。参见「同工异曲」条。如:「这座新建筑,与旧式的宫殿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语详解:《异曲同工》

释义与用法 "异曲同工"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不同的方法或方式达到了相同的效果。这里的“曲”指的是音乐,“工”表示技巧和艺术的精妙程度。“异曲同工”的意思是虽然使用的材料、手段或者形式不同,但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相同的。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文学创作、艺术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强调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它也常用来赞扬某人的技艺高超或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造句示例 1. 他的文章和那位作家的风格不同,但同样文采斐然,真是“异曲同工”。 2. 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也可以用物理的角度来分析,两种方法虽异曲同工,但都很有效。 3. 他创作的歌曲旋律悠扬,歌词优美,与那些流行音乐大师的作品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 4. 在这次设计比赛中,三位参赛者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但他们的作品都获得了高度评价,这真是异曲同工的好例子。 5. 老师教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这个数学难题,结果学生们找到了多种解法,真是“异曲同工”!

这些句子展示了"异曲同工"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2 分开:离~。~居。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5 奇怪:惊~。诧~。怪~。

qū,qǔ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2 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 弯曲的地方:河~。4 偏僻的地方:乡~。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酒~。~霉。6 姓。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