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鼓书的简介:
dà gǔ shū
1.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1.曲艺的一种。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一至数人用三弦等乐器伴奏。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等﹐用韵文编成。一般认为清初形成于山东﹑河北的农村。主要流行于北方﹐兼及长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因地区﹑方言和曲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等﹐总称为大鼓书﹐简称大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说唱艺术。参见「打鼓说书」条。
《大鼓书》,也被称为“鼓词”、“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主要通过表演者手持手鼓或大鼓,运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来进行叙述故事、讲述历史事件或表达人物情感等。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色。
详细解释
- 载体与工具:通常由一位说书人使用鼓或其他打击乐器来伴奏,通过吟唱的方式进行表演。
- 内容多样:内容广泛,可以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寓言等,有时也会融入时事新闻或社会评论。
- 语言生动:为了吸引观众,表演者往往会运用夸张的语言表达和富有节奏感的词汇来增强表现力。
- 地方特色明显: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大鼓书”的具体形式、风格各异,反映了各地区文化的特点。
造句
- 村民们聚在一起听老李讲述《三国演义》,那声音如同他手中的大鼓一样富有节奏感。
- 在春节期间,街头巷尾常常传来悦耳的大鼓书声,人们被吸引过去驻足聆听。
- 小明从小就爱看奶奶用说唱形式讲的《西游记》,长大后他还去专门学习了这门艺术。
-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鼓书”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失传,年轻人对此知之甚少。
- 王老师为了庆祝学校的文艺活动,邀请了一位擅长“大鼓书”的艺人来为大家表演。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