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冠结绶的拼音、解释、组词

弹冠结绶的简介:

tán guān jié shòu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弹冠、结绶,皆出仕之意。汉代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官场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代乃以弹冠结绶比喻朋友间在仕途上互相提携。《醉醒石》第一四回:「至于名相忌,利相倾,几个弹冠结绶。未遇一场考,巴不得肩头硬,荐头狠,顾不得同好同窗。」

弹冠结绶》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典故,主要用来形容官员相互推举或共进退的情形。这个词源自一个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王吉的人,他品德高尚、廉洁奉公。后来,他的同乡王章因为才学出众而被推荐担任官职。王章上任后,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在仕途上相互支持和帮助,形成了互相推举的默契。

“弹冠”是古代一种清洁帽缨的行为,“结绶”则是系上印绶(即官印的丝带),这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之间相互成就、共同进退的关系。因此,《弹冠结绶》常用来形容同僚间的互助关系,或是志趣相投的人相互提携的情景。

以下是五个使用“弹冠结绶”造句的例子:

  1. 他俩虽然初识不久,但很快就成了朋友,并且在事业上一直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真是“弹冠结绶”的典范。
  2. 李先生和王先生不仅是大学同学,更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弹冠结绶”精神。
  3. 这两家公司多年来一直是战略伙伴,相互信任、支持,“弹冠结绶”的合作模式使双方共同成长壮大。
  4. 小张入职后不久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他的同事小王也跟着升迁了,这可真是典型的“弹冠结绶”案例。
  5. 在创业初期,两人一起奋斗,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故事正好诠释了“弹冠结绶”的含义。

分词解释

dàn,tá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guān,guàn

1 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

jié,jiē

1 系(jì),绾(wǎn ):~网。~绳。~扎。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