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扑地的简介:
pū dì/de
1.掷地。 2.指跌倒于地。 3.遍地。
1.掷地。 2.指跌倒于地。 3.遍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拟声词。形容撞击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走进房去,扑地把灯吹熄,先自睡了。」也作「扑的」。
2. 突然。《水浒传》第一回:「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也作「铺的」、「扑的」。
3. 满地都是。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4. 倒在地上。《三国演义》第七回:「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扑地》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通常不作为一个独立词汇使用。它的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根据我目前的信息,《扑地》有时被用于形容某物或某人突然倒下、跌落或受到剧烈冲击后倒在地上的情形,带有戏剧性的效果。
详细解释
- 引申义:形容物体或人在某种力量的冲击下,迅速或者突然倒在地上。
- 用法:多用于描述动作过程中的突然性和剧烈性,带有夸张或比喻性质。
- 情感色彩:通常包含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增强场景的表现力。
造句示例
- 风暴来临时,那棵摇摇欲坠的大树终于扑地倒下了。
- 狗狗被突然的声响吓了一跳,猛地一扑,整个身子扑倒在草地上。
- 在京剧表演中,小旦在台上突然遭受暗算,身体如飞蛾扑火般扑地倒下,引得观众屏息凝神。
- 戏剧中的主角为了救出被困的朋友,不顾一切地扑地冲进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 突然间,他感到一阵眩晕,整个人仿佛被一股力量牵引着扑地跌坐在了椅子上。
请注意,《扑地》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或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解释及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此词所做的一种推测性分析。
分词解释
扑
pū
1 轻打,拍:~粉。~蝇。~打。2 击拂的用具:粉~。3 冲:~灭。~救。4 相搏击:相~。~跌。5 跌倒:~地。6 伏:~在桌上看书。7 杖,戒尺,亦为中国周代九刑之一。
地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