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的拼音、解释、组词
度支的简介:
dù/duó zhī
1.规划计算(开支)。 2.指经费开支。 3.官署名。魏晋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南北朝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隋开皇初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旋复旧称。参阅《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 4.指经商。
1.规划计算(开支)。 2.指经费开支。 3.官署名。魏晋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南北朝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隋开皇初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旋复旧称。参阅《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 4.指经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开支。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度支》一词在古代中国通常是指管理国家财政收支的具体事务。它涉及对政府收入与支出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记录,以确保财政的稳定运行。在中国古代,这样的工作往往由专门的官员负责执行,这些官员可能被称为“度支郎中”或类似的职位名称。
详细解释
- 度:指计算、衡量。
- 支:涉及分配、支付的意思。
合起来,“度支”是指在政府财政管理中的预算编制与支出调控工作。它不仅关注收入的管理,还涉及到如何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的各项开支需求,并确保不会出现资金短缺或过度浪费的情况。
造句
- 在古代中国,专门设置了度支郎中一职来处理全国的度支事务。
-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特别设立了度支机构。
- 度支官员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国家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 通过精细的度支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国库空虚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 唐朝时期,政府实行了较为完善的度支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度支”这个词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度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支
zhī
1 撑持,伸出,竖起:~撑。~援。体力不~。2 受得住:乐不可~。3 领款或付款:~付。4 调度,指使:~使。~应。~着儿。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流。~离。6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量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