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之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盗跖之物的简介:
dào zhí zhī wù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 AI解释
《盗跖之物》这一说法源自古代中国典籍,主要出现在《庄子·让王》篇中。在该篇中,庄子提出“盗亦有道”的观点,并通过与颜回和孔子的对话,讨论了财富分配和社会道德的问题。“盗跖”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强盗头目,而“之物”则表示这些强盗所拥有的财物。整体而言,“盗跖之物”这个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义之财或非法所得。
庄子通过这一说法表达了对于道德和财富之间关系的复杂思考,并提出了一种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不同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即使在违反常理的情况下获得的财富,也未必全然是坏的;反之,守法但不合理的积累,也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
下面给出五个造句以帮助理解该词语的具体运用:
-
虽然这些珠宝是从盗跖之物中得来的,但在市场上的价格却很高。
-
他不择手段地赚取财富,这使得人们质疑他所拥有的财产是否正当,就像那些来自动荡的盗跖之物一样。
-
尽管他的收入来源可疑且令人不安,但这位商人通过经营非法活动积累的财富让人眼红,犹如盗跖之物一般引人注目。
-
政府决定将查抄来的盗跖之物重新分配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庭,以此来体现社会正义和关怀弱者的理念。
-
在探讨道德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时,有些人主张不应以财富的来源评判其价值;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即便财富不义,也不能无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像对待盗跖之物一样需要慎重处理。
分词解释
盗
dào
1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2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