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珍版的拼音、解释、组词

聚珍版的简介:

jù zhēn bǎn
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用活字版印《四库全书》里一部分善本书,这种版本称为聚珍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活字版印本。清乾隆三十八年(西元1773),诏刻《四库全书》中善本,侍郎金简请以活字版印行,高宗以活字版之名不雅,赐名「聚珍版」。也称为「聚珍本」。

《聚珍版》是指中国古代印刷的一种特别形式,源于宋代。聚珍版是一种将刻字的小木片按照排版需要拼接成完整的书页,然后进行印刷的技术。这一技术在宋朝时得到极大发展,因其制作的书籍质量上乘、内容丰富,受到了广泛欢迎。

详细解释

  1. 起源与时间:起源于宋代(约公元960年—1279年),是当时先进的排版和印刷技术。
  2. 原理:使用小木片作为字模,每个木片刻有一个汉字或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制作完整的书页版面。这些小木片被称为“活字”。
  3. 特点
  4. 可重复利用性高——因为每个文字可以单独雕刻,所以更换某些内容时无需重做整个版面;
  5. 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印刷质量,每一个刻字都需要精确无误;
  6. 制作复杂——需要大量工匠手工制作和排布。
  7. 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保存。

造句

  1. 在古代,人们通过聚珍版技术将各种知识印制成书,流传后世。
  2. 聚珍版的出现使得书籍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更多人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产物。
  3. 即使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研究聚珍版来了解历史上的印刷艺术和文化传承。
  4. 这本用聚珍版印刷的古籍保存得非常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字排印技术有着极高的价值。
  5. 聚珍版作为一种创新的印刷方式,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分词解释

1 会合,集合:~合。~会。~积。~集。~谈。~拢。~齐。~餐。欢~一堂。物以类~。凝~。~沙成塔。

zhēn

1 珠玉等宝物:~宝。~珠。奇~异宝。席~待聘(“席珍”,坐席上的宝石,喻怀才待用)。2 宝贵的,贵重的:~贵。~奇。~稀。~闻。~玩(贵重的供赏玩的东西)。3 重视,爱惜:~视。~爱。~重(zhòng)。~存。~藏(cáng)。4 精美的食物:~羞(亦作“珍馐”)。八~。

bǎn

1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书。活字~。底~。修~。2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再~。~本。出~。~权。3 报纸的一面:头~头条重大新闻。4 打土墙用的夹板:~筑(筑土墙)。5 户籍:~图(原指户籍和地图,现泛指国家疆域,如“我国~~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