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卯的拼音、解释、组词
比卯的简介:
bǐ mǎo
1.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卯,期限。亦指应付官府的追比。
1.旧时地方官府征收钱粮或缉拿罪犯,限期追比,称为"比卯"。卯,期限。亦指应付官府的追比。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差役在定期内拘捕人犯。卯,官府差役于卯时依所登录名册点名,登录的名册即称为「卯簿」。比卯指百姓如有欠钱粮或缉捕盗贼时,便按卯簿派遣差役限期催缴或捉拿,如果限期内无法收缴或捉拿到案,便要拘衙受刑。《豆棚闲话.第三则》:「或有说钱粮拖欠,即刻去比卯救家属的。」也作「批较」。
《比卯》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和使用情况可能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者地方方言有关。通常情况下,“比”指的是比较、对照;“卯”有多种意思,比如地支之一(子丑寅卯等)、古代建筑术语中的一个部件或时间段(如卯时)等。但结合这两个词的常见组合来看,它更可能是指在传统工艺中的一种对齐或校正过程。
- 比卯:通常指在建筑、木工或其他手工艺中,通过精确测量和标记来确保各个构件间的准确对齐与吻合的过程。这是一种确保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基于上述解释,这里提供五个造句以帮助理解其使用场景:
- 在古代的木构建筑设计中,工匠们需要通过比卯的技术,将梁柱之间的缝隙调整到最小,使整个建筑更加稳固。
- 为了修复这栋古建筑,专家团队采用了传统的“比卯”技术,精确地对齐了每一块木板,使得旧房焕发出新的生机。
- 小李学习传统家具制作时,老师特别强调要熟练掌握“比卯”的技巧,这样可以确保每件作品都达到完美的对称和协调。
- 通过精细的“比卯”步骤,匠人们不仅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还赋予了它艺术般的美感。
- 在这次传统工艺展中,“比卯”技术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参观者们对此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分词解释
比
bǐ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7 和,亲:~顺。8 及,等到:~及。
卯
mǎo
1 地支的第四位,属兔。2 用于记时:~时(早晨五点至七点)。~正(早晨六点)。点~。画~。3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眼。~榫。4 期限:比~(中国清代催征钱粮,分期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