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藏的简介:

fǎ cáng/zàng
1.佛教语。谓法性含藏的无量功德。 2.佛教语。佛所说的教法。佛法含藏无量妙义,故称"法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梵语dharma-kośa的意译。指佛陀教法的汇集。唐.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2.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华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余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法藏》这个词主要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指代的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大愿和弘誓。它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且通常与“华严经”相关联,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详细记载。

详细解释

  • 释义: 在佛教中,《法藏》主要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修行时所发的广大誓愿,这些誓愿旨在完成佛法的传播和众生的救度。《法藏品》描述了佛陀在过去无量劫中为成佛所立下的宏愿与大行。
  • 出处: 该词来源于佛教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在修行过程中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他誓要普渡众生、成就佛法的决心。

造句

  1. 华严经的《法藏品》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所发的宏大誓愿。
  2. 在佛教中,《法藏》代表了释迦牟尼佛的广大志愿,体现了其救度众生、传播真理的精神。
  3. 通过学习《华严经》,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法藏》所蕴含的深意。
  4. 《法藏品》不仅展示了佛陀的伟大抱负,还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精神。
  5. 每当诵读《法藏》时,都会让人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智慧与慈悲。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法藏”这个词。

分词解释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