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利即有一弊的拼音、解释、组词

有一利即有一弊的简介:

yǒu yī lì jì yǒu yī bì
弊:弊病,害处。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AI解释

这句话“有一利即有一弊”出自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强调任何事物或决策都有其两面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辩证观点,认为世间万物、人与事都是相互依存且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当一个行动、决定或者事物有利的一面时,也就意味着它可能伴随着不利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利”和“弊”是对立统一的两面体,在现实决策或行为选择中,人们往往需要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弊,寻找最佳方案。

5个造句举例:

  1. 政策制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减少对环境的保护,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经济上的好处,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带来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有一利即有一弊,因此需要谨慎权衡后再做决策。

  2. 个人选择:小明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放弃了与朋友外出游玩的时间,这让他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但也失去了和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这正是一有利必有弊的体现。

  3. 工作安排:公司决定加班以完成重要项目,短期内可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员工疲惫、效率下降,并影响健康。因此,合理规划工作与休息时间非常关键。

  4. 学习方法: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或许能提高记忆效果,但在理解能力和长远记忆上可能不如其他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有效。这说明了任何学习策略都存在利弊。

  5. 旅游体验:选择自助游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行程和探索当地文化,但也需要自行处理各种问题;而参加团游则省去了很多麻烦,但失去了自主规划的乐趣。这就是说,每一项决定都有其得失两面。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有一利即有一弊”这一原则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广泛适用,并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分词解释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

1 就是:知识~力量。2 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3 就,便:黎明~起。4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5 靠近:不~不离。6 到,开始从事:~位。

1 欺蒙人的坏事:作~。营私舞~。2 害处,与“利”相对:~病。~端。~害。~政。利~。兴利除~。3 败,疲困。4 古同“蔽”,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