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尺四寸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尺四寸的简介:

èr chǐ/chě sì cùn
1.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 AI解释

词语“二尺四寸”在古代中国长度单位中有着特定含义,它等同于现代公制中的76厘米左右。在中国传统的长度计量系统里,“尺”和“寸”的具体数值会根据不同的朝代、地区有所差异,但通常情况下,1尺大约等于33.3厘米(或者按照另一些标准换算为30.85厘米),而1寸则是1/10尺。所以,在此以常见的33.3厘米来计算的话,“二尺四寸”即为233.3+4(33.3/10)≈76.6厘米,与现代的近似值76厘米一致。

详细解释

二尺四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体系中的一个表述方式。在古代中国,长度单位较为复杂且多样化,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会使用到不同名称和大小的计量单位。“尺”、“寸”等是基本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二尺四寸”的概念可以用来描述衣物尺寸、家具高度或者其它需要精确测量但又不十分严格的场景。在一些传统手工艺或建筑领域中,这样的表述方式仍然常见。

造句

  1. 这件衣服的长度设计为二尺四寸,刚好到膝盖。
  2. 他从柜子上拿出一把二尺四寸长的剪刀准备修理家具。
  3. 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毛笔书写时也会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二尺四寸大小的宣纸来创作书法作品。
  4. 在建造古代建筑如亭台楼阁时,匠人们往往会用二尺四寸作为某些部件的标准尺寸。
  5. 传统中医中使用的人体经络图也常标注出穴位之间的距离以二尺四寸为单位进行测量。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cùn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2 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