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的拼音、解释、组词

洋务派的简介:

yáng wù pài
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一派政治势力。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主张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派逐渐解体。

  • AI解释

《洋务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词,特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左右,在清朝统治下支持并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以求自强的一批官员、学者和技术人员。这个词汇体现了晚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背景下的思想与实践。

详细解释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在面对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提升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实力,从而实现国家自强的目标。这一时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创办近代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建立新式海军、派遣留学生以及翻译西方书籍等。

造句

  1. 清朝末年,许多有识之士加入洋务派的行列,力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亡。
  2.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不仅在政界活跃,还支持了不少技术革新项目。
  3.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保留传统儒家文化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的科技知识。
  4. 在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上,洋务派的改革尝试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但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 研究洋务运动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变迁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分词解释

yáng

1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2 广大,众多,丰盛:~溢。~~。3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为中用。4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结合。5 银元:大~。~钱。

1 事情:事~。任~。公~。特~。不识时~(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2 从事,致力:~工。~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虚。当~之急。3 追求:好(hào )高~远。4 必须,一定:~必。~须。除恶~尽。5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曹家~(在中国河北省)。6 姓。

pài

1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2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3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4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5 指摘:~不是。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