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的拼音、解释、组词
倡而不和的简介:
chàng ér bù hè
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 AI解释
词语“倡而不和”出自《礼记·乐记》,意为提出建议或意见而得不到响应或赞成,比喻倡议或者提议没有人响应或支持。其中,“倡”是提倡、倡导的意思;“和”,则是响应、呼应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倡议:指提出某种主张或意见。
- 没有回应:指的是提出的观点或建议没有得到他人的赞同或支持。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某个社会活动中,发起者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或者提议,但因为种种原因,包括观念差异、利益考量等,并未获得广泛的支持或响应。它反映了群体内部对于某一倡议的不统一态度,可能是一种沟通障碍或是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体现。
造句:
- 在公司的年会上,小王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管理层的回应,真是倡而不和。
- 这次社区活动是张阿姨发起的,她想号召大家共同参与环保行动,但许多人对此无动于衷,导致她的提议最终成了“倡而不和”。
- 因为之前在项目中提倡过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却无人响应,使得小李这次建议被忽视了,真叫人感到失望。
- 我们班级里讨论制定班规时,有同学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但大家都没有积极响应,最终只得放弃,结果变成了“倡而不和”。
- 针对公司的营销策略,李总提出了新的方案,但是部门内部的意见分歧很大,导致这次的提议未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倡而不和”的局面。
这些例子不仅体现了成语的具体应用情景,同时也展示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该词语时的情境感。
分词解释
倡
chàng,chāng
1 发动,首先提出:~言,~始。~议。~导。提~。首~(首先提倡)。2 古同“唱”,唱和(hè)。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和
hé,hè,huó,huò,hú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