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俘隶的简介:

fú lì/dài
1.被俘而为奴隶者。

  • AI解释

《俘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社会身份,特指那些被战败后捕获并被迫成为奴隶的人。在古代的战争中,胜利的一方除了会获得土地、财富外,还往往会将敌国或敌军的人员作为战利品,这些人即成为了“俘虏”或“俘隶”。这些俘虏可能会被分配给不同的领主作为个人的奴仆或者劳工使用,他们的社会地位极低,权利几乎为零。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与真正的奴隶(通常是指从市场上购买来的)有所不同。

以下是5个造句:

  1. 古代战争后,很多俘隶被用作修建宫殿或是耕种农田。
  2. 他曾经是一名战败国的士兵,如今却成为了胜利者庄园中的一个俘隶,生活困苦不堪。
  3. 在那个时代,俘虏往往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沦为他人的俘隶。
  4. 即使在和平年代,一些家族仍然保存着从古代战争中获得的俘隶作为家仆。
  5. 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即便是在胜利者内部,对俘隶的待遇也往往非常苛刻,这反映出当时社会严重的等级观念。

分词解释

1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虏。战~。遣~。2 打仗时擒住敌人:~获。被~。

lì,dài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3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仆。4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书。~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