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后发制人的简介:
hòu fā zhì rén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先让一步,静观其优劣,然后再攻其弱点,一举制伏对方。如:他头脑冷静,遇事常能后发制人。
1. 先让一步,静观其优劣,然后再攻其弱点,一举制伏对方。如:「他头脑冷静,遇事常能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详解
定义: “后发制人”出自古代兵法,原意是指在战斗中等待敌人先发动攻击,然后根据敌人的进攻态势和弱点进行反击或防守,从而占据主动权。在现代语境中,“后发制人”泛指采取跟随策略,在时机未成熟时暂时不行动,待对方暴露其缺点、漏洞后再采取措施取得优势。
特点: 1. 等待时机:不是贸然出击,而是根据情况分析和判断。 2. 利用劣势转主动:通过观察敌人的失误或弱点来转换为自己的有利条件。 3. 策略性行动:在关键时刻进行反击或抓住机会。
适用范围: “后发制人”不仅适用于军事战略领域,在商业竞争、政治博弈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情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强调的是智慧与耐心,是通过洞察对方的弱点来寻找突破口,从而赢得最终胜利。
造句
- 在公司的市场策略中,我们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等竞争对手推出了产品A之后,再迅速跟进并优化了我们的方案,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 面对对手的强大攻势,我们选择了暂时避让,通过收集信息和分析对方的弱点,最终在恰当的时机发起反击,成功转败为胜。
- 小李决定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来应对团队中的挑战者,他耐心等待对方提出方案后再作出改进和补充,从而确保自己的提案更加完善。
- 政府采取了后发制人的措施,在观察到市场对新技术需求的增长趋势之后,迅速出台了支持性政策以促进产业升级,避免了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
- 创业团队决定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仔细研究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反馈后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版本,最终在市场上获得了领先地位。
这些例子旨在展示“后发制人”这一策略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价值及其操作方式。
分词解释
后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发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