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之应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声之应的简介:

tóng shēng zhī yìng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AI解释

同声之应》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彼此间在思想、情感或意见上产生共鸣,相互呼应。这里的“同声”指的是相同的频率或声音,“应”则是指响应、答和呼应的意思。“同声之应”常被用来描述人与人在思想或情绪上的高度契合。

详细解释

  • 同声:在古代,人们常用声音来比喻思想或意见的相似性。这里的“同声”,可以理解为人们之间在某一方面有着相同的观点、情感或见解。
  • 之应:“之”是助词,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应”则表示响应、呼应的意思。

整个成语“同声之应”形容的是人们在某种思想或者情感上能够互相理解和共鸣,彼此之间仿佛能通过心灵的感应互相呼应。这种现象常见于志趣相同的人们之间或者是价值观相仿的朋友和知己之间。

造句

  1. 在讨论环保议题时,小李和张华之间的同声之应让人感到十分欣慰。
  2. 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常常能激发学生的同声之应
  3. 虽然距离遥远,但两人的心灵却如同同声之应一样紧紧相连。
  4. 这次活动的主题非常契合大家的兴趣和期望,让参与者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同声之应
  5. 在团队建设中,领导如果能够理解并尊重每位成员的想法,就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同声之应

分词解释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