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的拼音、解释、组词
勾漏的简介:
gōu/gòu lòu
1.亦作"勾屚"。 2.山名。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有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为道家所传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见《云笈七签》卷二七。汉置勾漏县﹐隋废。
1.亦作"勾屚"。 2.山名。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有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为道家所传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见《云笈七签》卷二七。汉置勾漏县﹐隋废。
- AI解释
《勾漏》,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云南省与贵州省交界处。它得名的原因是因为历史上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尤其以铜矿为主,因此有“铜鼓之邦”的称谓。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勾漏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见于史书记载,到了汉代成为重要的矿业基地。
- 地理位置:它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既有山川的险峻也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
- 文化意义:“勾漏”一词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还经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作为地名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造句
- 古代文献中提到:“东汉时期,勾漏之地发现了大量铜矿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段描述虽是对桃花源的虚构描写,但勾漏之地也有类似的田园风光。”
-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曾游历此地,对勾漏一带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下了诸多赞美之词。”
- “在元明时期,勾漏成为了朝廷开发南方的重要区域之一,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现代旅游者也会被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吸引,比如探访铜鼓文化遗址等地方。”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造句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分词解释
勾
gōu,gò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销。~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画。~勒。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缝。4 调和使黏,调味:~芡。5 牵引,招引:~引。~通。6 停留,逗留:~留。7 摄取:~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8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股定理。
漏
lòu
1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2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3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4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5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