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简介:
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
指做了错事、坏事而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人人都是有的。
指做了错事、坏事而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人人都是有的。
- AI解释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这里的“羞恶之心”指的是一个人内心对于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和道德感。这种能力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表明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能识别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详细解释:
- 羞恶之心:即道德感或良知,指的是人对某些行为感到羞耻或厌恶的心理状态。
- 人皆有之:意味着这种能力是普遍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每个人都有这种潜在的能力去辨别是非善恶,并据此行事。
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天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意识的重要性,在儒家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鼓励人们应当依据内心的良知来行动,追求高尚品德。
造句:
- 小明在偷看妈妈手机时,突然想起孟子的“羞恶之心”,便决定不再继续这种行为。
- 在学校里,诚实考试成为了一种风气,因为每个人都理解到,“羞恶之心”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之一。
- 作为一名成年人,他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羞恶之心”,即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守底线、保持正直。
- 李阿姨教育儿子:“每个人内心都有‘羞恶之心’,你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 这家企业领导注重员工的道德培养,强调每位员工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羞恶之心”。
分词解释
羞
xiū
1 感到耻辱:~耻。~辱。~恶。2 难为情,害臊:害~。~惭。~臊(sào )。~愧。含~。~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怯。~涩。3 使难为情:~人。你别~我。4 进献:“~玉芝以疗饥”。5 同“ 馐 ”。
恶
è,wù,ě,wū
1 不好:~感。~果。~劣。~名。丑~。2 凶狠:~霸。~棍。险~。凶~。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心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皆
jiē
1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有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