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形借声的拼音、解释、组词

译形借声的简介:

yì xíng jiè shēng
1.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现象。谓改易字形﹐同声假借。

  • AI解释

译形借声》是一个术语,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尤其是在音韵学和文字学的研究领域。它指的是在翻译或书写过程中,通过借用某个字的发音来替代原本要表达的意义不同的字,从而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或语义目的。

详细解释

  • 译形借声中的“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翻译、转换”,而“形”是指字形,“声”指的是声音。因此,这个词强调的是通过改变文字的形态(即字面意义),利用它与另一个发音相近但意思不同的字或词进行表达。
  • 这种手法常用于古文中的修辞,尤其是在成语、典故、诗歌等文体中更为常见。

造句

  1. 原句: 孔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 译形借声版本: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佳。”
  3. 解释: 这里“善”与“佳”虽然都是表示好的意思,但通过“译形借声”,使得句子更加具有音乐性和意象感。

  4. 原句: 李白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译形借声版本: “安能低头折节事权贵,使我不得开笑颜。”
  6. 解释: 原句中的“心”和“颜”的意思都是指心情、面色。通过“译形借声”,用“笑颜”来替换“开心颜”,使得句子更加生动。

  7. 原句: 《红楼梦》中有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8. 译形借声版本: “满纸无端言,一把酸辣泪。”
  9. 解释: 原句中的“荒唐”与“无端”意思相近,“言”和“泪”的替换,则通过“译形借声”手法增强了句子的对比性。

  10. 原句: 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11. 译形借声版本: “不战而折人之兵,使我不得安身立命。”
  12. 解释: 通过“屈”与“折”的替换,“安身立命”的加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13. 原句: 韩愈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4. 译形借声版本: “一书朝呈九重天,夕归潮州路八千。”
  15. 解释: 原句中“封”与“书”的替换,“贬”与“归”的替换,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快。

以上就是关于《译形借声》的一个详细解释及造句的示例。请注意,这些例子都是对原文进行了艺术性的修改和创造,并不代表实际历史文献中的内容。

分词解释

1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本。~文。~注。~著。~制。~音。口~。笔~。意~。直~。翻~。2 解释;阐述。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jiè

1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2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钱给人。3 假托:~口。~端。~故。~代。~景。~喻。~题发挥。4 依靠:凭~。~势。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