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以民为本的拼音、解释、组词
邦以民为本的简介: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AI解释
《邦以民为本》这句话在中文中意指国家将民众视为根本,体现了重视人民、关注民生的基本思想。这个概念强调了治理国家应当以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作为出发点与归宿。
详细解释:
- 邦:在这里通常指的是国家或国家政权。
- 以…为本:意味着将某物作为基础或根本。
- 民为本:这里的“民”即指人民、民众,而“本”强调了人民在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整体而言,“邦以民为本”的思想认为国家应当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核心,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这种理念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措施来提升民众的幸福水平,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造句示例:
-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遵循“邦以民为本”的原则。
- 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繁荣与民族复兴。
-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政府展现了坚持“邦以民为本”理念的决心和行动。
- “邦以民为本”,这句古训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民生问题。
- 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一直秉持着“邦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政原则。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示了“邦以民为本”这一理念在实际生活和国家治理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邦
bāng
1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以
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为
wéi,wèi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 是:十两~一斤。5 治理,处理:~政。6 被:~天下笑。7 表示强调:大~恼火。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9 姓。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