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选的简介:
wén xuǎn
总集名。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三十卷(后李善注析为六十卷)。分三十八类,选录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及较有文采的史论传赞等共七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一百三十余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总集名。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三十卷(后李善注析为六十卷)。分三十八类,选录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及较有文采的史论传赞等共七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一百三十余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 AI解释
《文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成书于公元501年到502年间,《文选》共收录了自先秦至梁代一百三十余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以赋、诗、骚、文四类为主,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鉴赏的重要文献。
详细解释
《文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它还承载着编纂者对文章内容、形式及文体风格的研究与评价。《文选》的编撰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当时的文人提供学习和模仿的范本,同时也能为后世研究魏晋南北朝至梁代的文学发展脉络提供资料。在编排上,《文选》按照不同的文体分类,并根据作品的时代顺序排列。
造句
- “我读过《文选》,里面收录了许多名家名篇,真是受益匪浅。”
- “这部文学巨著,就像一部历史长河中的灯塔,照亮了后代学者的道路,其中《文选》就是一盏耀眼的明灯。”
- “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常常翻阅《文选》,从里面学习那些大师们是如何构思和表达思想的。”
- “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跨越时空,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历史场景,《文选》中的文章便是如此。”
- “每次阅读《文选》,都能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深邃与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文选》在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选
xuǎn
1 挑拣,择:~择。~购。~辑(①挑选并辑录;②选辑成的书)。~拔。~用。~贤任能。2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推举出代表或负责人:~举。普~。3 被选中的(人或物):入~。人~。4 选辑成册的作品:文~。诗~。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