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1896-1989)的拼音、解释、组词

茅以升(1896-1989)的简介:

máo yǐ shēng (1896-1989)
桥梁专家,教育家。江苏镇江人。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博士。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东南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教授、校长、院长,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 AI解释

茅以升(1896-1989)》描述的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学家、教育家和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奠基者——茅以升先生。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桥梁技术的重要开拓者,还是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详细解释: 茅以升(1896年4月3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早年赴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并在康奈尔大学获土木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致力于桥梁建设事业,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并完成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茅以升在学术上多有建树,编著书籍20余部,如《中国古桥与新桥》、《桥话》等,对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造句: 1. 茅以升先生是中国桥梁工程界的一面旗帜,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研究。 2. 为了纪念茅以升的杰出贡献,钱塘江大桥被命名为“茅以升大桥”。 3. 桥梁设计者需要像茅以升那样,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 4. 在中国近代史上,茅以升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人物之一。 5. 茅以升不仅是一位工程师,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桥话》至今仍是中国桥梁工程学的经典之作。

分词解释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shēng

1 容量单位。2 量粮食的器具。3 向上,高起,提高:~力(亦称“举力”)。~格。~华(➊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➋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