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绹的拼音、解释、组词
茅绹的简介:
máo táo
1.茅草搓的绳索。语出《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绹。"郑玄笺:"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1.茅草搓的绳索。语出《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绹。"郑玄笺:"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 AI解释
《茅绹》一词并非常见词汇,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方言用语或是特定领域中的术语。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找到确切的释义或使用实例。根据字面拆解,“茅”指的是茅草,而“绹”则是指用线绳等缠绕、编织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将丝线等物绞紧捆绑起来。
假设《茅绹》是在描述某种具体情境下对茅草的特殊处理方式(如编成绳索),那么可以解释为:使用茅草经过特定的手工技艺编制而成的一种绳子或条状物,多用于固定、捆绑等用途。以下是基于这一理解创作的五个造句:
- 古人常以茅绹来编织捕鱼用具,以此捕捉小鱼小虾。
- 屋顶上的茅绹在大风中摇曳生姿,展示了它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 在古代战争时期,士兵们会使用茅绹制作绳索和捆绑武器,以便运输装备。
- 为了防止屋顶被风吹翻,匠人们将茅草编织成牢固的茅绹固定在结构上。
- 现代的手工艺人借鉴了古人的智慧,用手工编制出精美的茅绹工艺品,如篮子、挂饰等。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基于对“茅绹”一词可能含义的理解而创作的,并未找到实际历史文献中的使用实例。如果《茅绹》具有特定的文化或学术背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茅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