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肤使的简介:

fū shǐ
1.指能圆满完成使命的使者。

  • AI解释

关于“肤使”一词,从字面上理解,“肤”指的是皮肤、表面,“使”是派遣的意思。但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文言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肤使”特指皇帝派出的地方官员或使者,专门用来处理地方上的事务,其权力和职责与一般的官吏有所不同。

详细解释

在《新唐书》等史书中记载,唐代设有“肤使”制度,即由皇帝派遣的特别使臣,在特定区域内负责监察、巡视或者处理紧急政务。他们的权限高于一般的地方官员,可以直接向朝廷报告情况并提出建议或要求。这种机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并确保信息能够直接反馈至皇上面前。

造句

  1. 唐太宗派遣了数位肤使去各地巡视民生状况。
  2.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紧急调遣多名肤使前往平叛前线。
  3. 肤使的权力很大,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能。
  4. 各个朝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会派遣一些特定权限的“肤使”到地方执行任务。
  5.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畅,“肤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分词解释

1 肉体表面的皮:皮~。肌~。切~之痛。体无完~。2 表面的,浅薄的:~浅。~泛。3 大:“薄伐猃狁,以奏~公”(“肤公”即“大功”)。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