淆乱是非的拼音、解释、组词
淆乱是非的简介:
xiáo luàn shì fēi
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AI解释
《淆乱是非》是一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文献。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混淆黑白、颠倒善恶,将正确和错误、是与非都混淆起来,使人难以分辨是非曲直。
成语详解:
- 词义:淆(xiáo):混淆;乱:混乱。
- 释义:指故意把正确的事理弄得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观念强加于人,使人无法辨别真伪、善恶、是非。
-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原文是“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乱其思心。”(意指君子追求的是正道和真理,而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需求)。“淆乱”之概念虽未直接出现,但此句强调了对正误是非的坚守。
- 用法:通常用于描述那些故意误导、混淆视听的行为。
造句:
- 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常常通过散布谣言来淆乱是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他人混淆了是与非。
- 政治家们有时候为了获取短期的政治利益,往往会故意混淆黑白,将民众引入歧途。
- 媒体应当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坚决反对一切试图混淆是非的行为。
- 教育工作者应坚守教育的初心,不被任何外界因素所迷惑和干扰,保持清朗的思想空间,避免淆乱学生的是非观念。
分词解释
淆
xiáo
1 混乱,错杂:~乱。混~。~惑。
乱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是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非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