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子路的拼音、解释、组词

城头子路的简介:

chéng tóu zǐ lù
1.新莽末年东平人爰曾字子路,与肥城刘诩起义于卢县(今山东长清县南)城头,因号"城头子路"。聚众二十余万,活跃于黄河﹑济水之间。更始政权建立后,任爰曾为东莱太守,刘为济南太守。后爰为部下所杀,刘领其众。

  • AI解释

关于“城头子路”这个词语,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从字面意思来看,“城头子路”可能指的是在城墙之上出现或活动的子路(孔子的弟子之一),但并没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或者成语直接使用这样的表述。因此,根据常见的情境和理解,“城头子路”可能是在描述某种情景下的子路形象或者是某个文学作品中的设定。

详细解释:

由于“城头子路”的表述并不常见且没有特定的典故或成语支持,我们可以从字面上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往往用人物加地点的方式来描绘某种情境或者隐喻某种状态。“城头”通常指的是城墙之上,可能象征着高位、高处或者是某种战略位置;“子路”则指孔子的弟子仲由,以勇武和忠诚著称。

如果硬要解释,可以理解为在某个特定场景中,子路站在城墙上。这样的一种情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勇于担当重任或是具有领导力的人物形象。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假设性解读,并非出自经典或广泛认可的文献记载。

造句:

  1. 尽管夜色已深,他在城头子路身边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宣誓自己的忠诚与决心。
  2. 子路在城头上眺望远方,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纷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3. 城头子路的形象被刻画得生动逼真,让人不禁联想到他平日里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面貌。
  4.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述城头子路的形象来表达对忠诚和勇敢品质的高度赞扬。
  5. 尽管现实中的城头早已不再存在,但那个在城头上挥洒汗水的子路形象却深深地刻印在后人的心中。

这些造句更多地是为了说明“城头子路”这一表述所可能传达的意义与情境,并非直接来自历史文献或传统故事。

分词解释

chéng

1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2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tóu,tou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8 首领:~子。~目。9 方面:他们是一~的。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3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4 种类:一~货色。5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筚~。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