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镇的拼音、解释、组词
征镇的简介:
zhēng zhèn
1.魏晋以来,将军﹑大将军的称号,有征东﹑镇东﹑征西﹑镇西之类,监临军事,守卫地方,总称征镇。 2.指征镇统辖的地区或人民。
1.魏晋以来,将军﹑大将军的称号,有征东﹑镇东﹑征西﹑镇西之类,监临军事,守卫地方,总称征镇。 2.指征镇统辖的地区或人民。
- AI解释
词语详解
征镇
在古代中国,"征镇"主要指的是为了加强对边疆或某些重要地区的军事控制和管理而设立的驻军区域,或者是为防御外敌、维持地方秩序而设置的军事长官。这些军事长官通常由朝廷任命,并且拥有一定的军政权力。
-
含义:“征”是征讨的意思,“镇”是镇守、镇压的意思。整体而言,它指的是对某个地区进行征讨与驻防双重任务的军事机构或职位。
-
历史背景:在宋朝时期最为常见,后来在明清两代也有设立。“征镇”一般设于边境重地或是战略要塞,负责管辖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划。有时也指这些地区的统帅或长官。
-
职能:“征镇”的主要职责是防御外敌入侵、平定内部叛乱,同时还要处理地方上的民事事务,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
文化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征镇”往往与边塞诗等题材紧密相连,成为文人笔下描绘壮丽山河或表达爱国情怀的重要意象。
造句
-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东北边境的防御力量,在辽东设立了重要的“征镇”,以抵御来自北方的侵袭。
- 清代在新疆地区设置了多个军事重镇作为“征镇”,有效维护了这一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 在宋朝,许多著名的文人和武将在担任地方“征镇”的同时,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 “征镇”不仅是军事指挥中心,也是政治、经济乃至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当地的影响力颇大。
- 研究古代“征镇”的设置与变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边疆管理策略。
分词解释
征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
镇
zhèn
1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2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3 安定:~静。~定。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 较大的集市:城~。村~。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8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9 时常:十年~相随。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