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疏的拼音、解释、组词

拜疏的简介:

bài shū
1.上奏章。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拜疏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书形式,指的是臣子向皇帝上呈的奏章。这里的“拜”字在古文中有表示敬意和正式性的含义,“疏”则是指详细的陈述或解释。因此,所谓“拜疏”,即以恭敬庄重的态度,详细撰写并进呈给皇帝的文书,通常用于表达意见、请求、建议等。这种形式的文字往往措辞严谨、内容详实,反映了古代官僚体制中臣子与君主之间的一种正式沟通方式。

造句

  1. 拜疏是封建社会里大臣们向皇帝进言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唐代名臣魏征曾多次通过拜疏为百姓请命,为民请利。
  3. 汉武帝时期,汲黯因敢于直言,曾数次上书拜疏批评时政。
  4.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一些重要的决策往往需要通过臣子的拜疏来达成一致意见。
  5. 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诸葛亮在蜀汉朝廷任职期间经常撰写并呈递多份拜疏给刘禅。

以上造句展示了“拜疏”这一词语的具体使用场景和意义。

分词解释

bài

1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2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3 行礼祝贺:~年。~寿。4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5 姓。

shū

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 分散:~散。仗义~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5 不细密,忽略:~忽。6 空虚:志大才~。7 不熟悉:生~。8 粗劣:~食。~粝。9 古同“ 蔬 ”,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