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拼音、解释、组词
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简介: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AI解释
《挟天子而令诸侯》是成语的一种,出自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意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形容掌握了某方面的权力和控制力后,以此来施加影响或命令其他势力。这里的“天子”通常指的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诸侯”则是指那些拥有一定领土和独立性的地方势力。
详细解释
- 挟持:用武力或其他手段控制。
- 天子:这里特指皇帝,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或象征性领袖。
- 令:命令、指挥。
- 诸侯:在古代中国,指被分封的地方势力,这些地方势力对中央有一定的服从关系。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描述一个集团或个人利用自身拥有的特殊地位(如皇权)或其他形式的权力来控制或支配其他集团或个体的行为。它通常带有贬义,用以形容利用权威进行不正当干涉或统治他人。
造句
- 在企业内部改革中,他巧妙地“挟天子而令诸侯”,使各个部门更加团结一致。
- 政治家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推动了政策的实施。
- 这个团队善于利用高层资源“挟天子而令诸侯”,在市场中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地位。
- 他利用家族企业中的资源和人脉,成功地“挟天子而令诸侯”控制住了整个行业。
- 政策制定者们试图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手段来规范地方行为,并促进国家整体利益。
分词解释
挟
xié,jiā
1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2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3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令
líng,lǐng,lìng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诸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侯
hóu,hòu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