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如之祸的拼音、解释、组词
焚如之祸的简介:
fén rú zhī huò
遭受火烧的灾祸。
遭受火烧的灾祸。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遭到火烧的灾祸。晋书˙卷一一七˙姚兴载记上:群生婴罔极之痛,西夏有焚如之祸。唐˙王勃˙三国论:则东京焚如之祸,关右乱麻之尸,何由而兴哉。
1. 遭到火烧的灾祸。《晋书.卷一一七.姚兴载记上》:「群生婴罔极之痛,西夏有焚如之祸。」唐.王勃〈三国论〉:「则东京焚如之祸,关右乱麻之尸,何由而兴哉。」
《焚如之祸》这一成语出自于古代典籍,其意义较为隐晦且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根据字面意思,“焚”指焚烧,意为用火销毁;“如”,比作、像;“之祸”,即灾祸或灾难。综合来看,《焚如之祸》可能是指一种如火烧般迅速且不可挽回的灾难或者变故。
不过,在传统文献中,并没有直接以《焚如之祸》作为成语使用的明确记载,这可能是对某些描述性语句进行概括后形成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类似的表述可能有“火焚之灾”、“烈焰之祸”等,用来形容某种灾难性的事件。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及其用法,在没有确切的古典文献依据的情况下,可以将“《焚如之祸》”解释为描述一种突如其来、破坏性极大的灾难或变故。以下是五个以此概念为基础的造句例子:
- 这次洪水带来的损失可以说是焚如之祸,城市一半以上的房屋毁于一旦。
- 战争带来的伤痛如同焚如之祸,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 他因为一时冲动做出错误决定,给公司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焚如之祸。
- 历史上的经济泡沫破裂往往如同焚如之祸,导致社会财富大幅度缩水。
- 自然灾害虽然可怕,但比起人为引发的破坏性事件——焚如之祸,还是显得温和了许多。
请注意,在实际运用这些造句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或替换词语以确保表达准确。
分词解释
焚
fén
1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如
rú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祸
huò
1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