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省的拼音、解释、组词

赴省的简介:

fù shěng/xǐng
1.往尚书省。 2.指赴京应试。

  • AI解释

词语“赴省”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官员或读书人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或其他重要事务。其中,“赴”意为前往、去到;“省”则通常指的是京城或官署,这里特指进行科考的地点,如唐代的都试考场,或是明清时期的北京。

详细解释:

  • 词源与背景:“赴省”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时期。当时,各地的学生(生员、秀才等)需要通过层层选拔后,才有资格前往京城参加更高的级别考试。
  • 用法范围:这个词不仅适用于科举考试,也泛指所有官员或读书人因公务或私事而前往省城的情形。

造句:

  1. 明朝年间,众多学子为了一展才华,纷纷踏上赴省的旅程,希望能在京城一试身手。
  2. 这位年轻官吏为了升迁,决定辞别家乡,赴省述职,以期获得更高一级的任命。
  3. 清末时,各地士子们满怀期待地聚集在省城,准备参加那一年一度的科举大考。
  4. 他自幼便励志要走读书人赴省之路,实现自己的理想。
  5. 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会将“赴省”视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追求功名和学问的机会。

这些造句展现了“赴省”一词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往,去:~京。~会。~任。~约。~宴。2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战。~敌(加入对敌作战)。~难(nàn )。~义。3 古同“讣”,讣告。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