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勘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勘的简介:

xíng/háng kān
1.进行审问。

  • AI解释

行勘》,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古代中国,指的是官员或相关机构为了确认某地的情况、边界或者地理状况而进行的一种实地考察和测量活动。在古代,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解决土地纠纷、规划行政区域或是其他涉及土地使用的事务。

详细解释:

  1. :指行动、实施的意思。
  2. :在这里指的是详细的检查或调查。

因此,《行勘》可以理解为一种官方的实地考察和测量活动,目的在于详细了解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或处理问题。这种行为通常由政府官员或是专门的技术人员执行。

造句示例:

  1. 明代朝廷为了准确划分江南地区的土地所有权,派出了多名官员进行《行勘》。
  2. 在清代,许多地方官吏在治理辖区时都会亲自带队进行《行勘》,以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3. 历史上,《行勘》的结果往往会被记录下来,并作为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4. 为了制定有效的土地规划方案,现代城市管理部门仍然会通过类似古代的《行勘》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5. 在一个涉及多个省份的边界划分问题上,中央政府派遣了专门的团队进行详细的《行勘》,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句子展示了《行勘》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kān

1 校对,复看核定:~核。~正。~误。校~。2 实现调查,探测:~测。~探。~查。3 审问囚犯:~问。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