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的拼音、解释、组词

化蝶的简介:

huà/huā dié
1.指庄子梦化为蝴蝶的故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化蝶能通梦,游蜂浪作媒。"后因借指睡梦。 2.泛指变为蝴蝶或蝶类成虫。 3.借指变为飞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庄子做梦化为蝴蝶的故事。典出《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为睡梦。唐.蒋防〈至人无梦〉诗:「化蝶诚知幻,征兰匪契真。」宋.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诗:「化蝶方酣枕,闻鸡又著鞭。」

2. 蝶类变化为成虫。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虫部.蛱蝶》:「《古今注》谓橘蠹化蝶;《尔雅翼》谓菜虫化蝶。」

《化蝶》,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与著名的中国古典戏剧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化蝶”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灵魂或爱情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升华为一种更加纯粹和美好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出处: 该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后经由元代戏曲家郑光祖改编为杂剧,在明代通过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牡丹亭》进一步流传。 - 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中,“化蝶”往往寄托着对爱情忠贞不渝、灵魂自由向往的美好愿望。它代表着生命的结束与另一个美好世界的开始,是一种超越物质存在的情感升华。

造句举例:

  1. 虽然梁山伯英台的爱情最终未能获得世俗的认可,但他们化蝶的故事却在后世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2. 《化蝶》不仅是戏曲中的一段经典唱词,更是无数人心中追求真爱和永恒承诺的美好象征。
  3. 在这场关于生死与爱的戏剧里,祝英台选择了化蝶,这既是对爱情最真挚的表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
  4. 每当《梁祝》的旋律响起,我仿佛能看到那双化蝶而飞的身影,那是对永恒爱情最美的诠释。
  5. 无论身处何地、经历何种变迁,《化蝶》的故事总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传递出关于生命、爱情和自由的美好愿景。

分词解释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

dié

1 〔蝴~〕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吸花蜜,种类很多,亦作“胡蝶”;简称“蝶”,如“彩~”,“~骨”(人的头骨之一),“~泳”(游泳的一种姿势,亦是游泳项目之一,形似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