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格式塔心理学的简介:

gé shì tǎ xīn lǐ xué
亦译“完形心理学”。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初创立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墨、考夫卡、苛勒。主张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 AI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对后来的心理学、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以及人们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倾向于以整体而非部分的形式来理解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格式塔心理学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意味着人在认知或感知过程中,会将各种刺激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仅仅是各个独立元素的简单相加。
  2. 完形偏好:人们倾向于对不完整或模糊的信息进行填补和完善,使得感知对象更加清晰、有意义。
  3. 相似性原则:在视觉识别中,人们通常会被形状、颜色等属性相似的事物所吸引和归类。
  4. 接近性原则:空间上临近的元素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5. 连续性原则:人们倾向于将断开但似乎有联系的部分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6. 封闭性原则:开放图形比完全闭合的图形更容易被人理解或形成心理图像。

造句

  1. 观察一个复杂的图案时,我们往往先尝试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解读,这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
  2. 当人们在阅读一首诗时,他们可能会根据相似的词汇、意境等因素将诗句进行归类或联系起来,这可以看作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相似性原则”在文学创作与理解上的应用。
  3. 在设计网页布局时,为了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和访问信息,设计师会利用接近性和封闭性的原则来规划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位置。
  4. 一张看似混乱的画作,通过人们内心的完形偏好,在一定情境下可以被解读出隐含的意义或故事。
  5. 艺术家在创作时,经常运用相似性、连续性等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使作品更加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分词解释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shì

1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2 特定的规格:格~。程~。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

1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宝~。佛~。2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水~。灯~。纪念~。金字~。~楼。3 姓。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