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牢之礼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牢之礼的简介:
tóng láo zhī lǐ
同牢:古代结婚仪式中新郎新娘同吃一份肉食,表示共同生活的开始。旧指结婚的礼仪。
同牢:古代结婚仪式中新郎新娘同吃一份肉食,表示共同生活的开始。旧指结婚的礼仪。
- AI解释
《同牢之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称为“共食”,其传统源于周朝。在这一礼仪中,新婚夫妇会共同坐于一张桌子上,各自享用酒菜,以表示夫妻间共享生活、共担责任的承诺和象征。此礼主要强调的是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共同生活的理念。
详细解释
- 历史渊源:同牢之礼作为中国古代婚礼中的一环,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礼记·昏义》中有记载:“妇至,主人迎逆之门内,进三揖,而观鼎耳。既庙见祖考而入,共牢而食。”这里的“共牢而食”即为同牢之礼。
- 意义象征:通过共同用餐这一具体行为,强调夫妻双方不仅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实际生活中也应紧密合作、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难。
造句
- 这对新婚夫妇决定不举行繁琐的仪式,而是选择以一种更简约的方式庆祝他们的婚礼,其中包括了传统的“同牢之礼”。
- 尽管时代变迁,“共牢之礼”的精神依然被许多传统主义者所珍视,并在现代婚礼中重新演绎这一古老的传统。
- 在那个温馨的家庭聚会上,祖父母特意为孙子和孙女准备了象征着“同牢之礼”的特别菜肴,以此祝福他们的婚姻美满幸福。
- 虽然现代社会的婚礼形式多样,“共牢之礼”仍被一些新人视为珍贵的传统元素,用来象征夫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与共同生活的承诺。
- 每年春节家庭团聚时,家族长辈们会特别保留一份“同牢之礼”的传统菜肴,希望借此祝愿晚辈们的婚姻如同这道菜一般,甜蜜长久。
分词解释
同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牢
láo
1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笼。2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3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4 结实,坚固,固定:~固。~稳(❶稳妥可靠;❷物体稳定,不摇晃)。~记。~不可破。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礼
lǐ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