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似木鸡的拼音、解释、组词
呆似木鸡的简介: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呆若木鸡」。见「呆若木鸡」条。
2. 此处所列为「呆若木鸡」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1>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2>无敢应者,反走矣。」 〔注解〕 (1) 几:音ㄐ|,近、差不多。 (2) 异鸡:其他的鸡,指未受训练的鸡。
3. 此处所列为「呆若木鸡」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呆若木鸡」的「木鸡」指木制的鸡,见于《庄子.达生》中,原是用来比喻训练有素的斗鸡,在任何情况下都十分沉著,纹风不动。斗鸡,是一种使鸡相斗以决胜负的游戏。从前有个叫纪渻(ㄒ|ㄥˇ)子的人为齐王驯养这种战斗用鸡,十天后齐王问:「可以了吗?」他回答道:「还不行!牠看来还是很骄傲,很容易冲动。」又过了十天,齐王再度询问,他仍说:「还是不行!别的鸡鸣叫,牠就跟著叫,不够沉著。」再过十天,齐王再问,他又说:「还是不行!牠的气势还太旺盛。」终于在十天后,齐王再问时,他说:「可以了!牠现在对于其他同伴的鸣叫毫无反应,沈稳的态度使牠外表看来像是只木制的鸡,可说是已具备了完善的战斗力。我想别的鸡只要看到牠的样子,一定不敢应战,转身就跑。」后来,这只鸡果然百战百胜。庄子的这则故事里,其实是以那只看似「木鸡」的斗鸡来比喻人学养高深,态度稳重,从而故有「木鸡养到」之语。但后人又取「木鸡」不动的停滞模样形容失神的样子,后来「呆若木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
1. 愚笨或受惊吓而发愣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罗荣统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也作「呆若木鸡」。
《呆似木鸡》这个词语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者固定搭配,但根据其字面意义和常见用法可以进行理解。这里的“呆”形容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的状态,“似”表示类似的意思,“木鸡”则常用来形容外表僵硬、缺乏生气的状态。因此,整体上可以解释为一个人表现得非常木讷,毫无表情或行动。
造句
- 他自从接到裁员的通知后就一直呆似木鸡,整天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 会议结束后,经理的脸色很难看,大家纷纷猜测他的决定,他却像呆似木鸡一样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 她这几天心情不佳,整个人看起来呆似木鸡的,连平时最爱吃的甜点也不想碰。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愣在那里如呆似木鸡一般,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 尽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但大家都没有回家的意思,似乎都变成了一个个呆似木鸡的人,静静地待在原地避雨。
请注意,上述造句是基于“呆似木鸡”字面意义进行的创作,并非传统成语或俗语的固定用法。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dāi,băo
1 傻,愚蠢:~子。~气。~里撒(sā)奸(表面痴呆,暗藏奸诈)。2 不灵活,发愣:~板。~滞。~若木鸡(形容因惊恐而发愣)。3 同“ 待 ”。sì,shì
1 相类,像:相(xiāng )~。类~。~是而非。2 好像,表示不确定:~乎。~应如此。3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一个。mù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jī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