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的拼音、解释、组词

萧寺的简介:

xiāo sì
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唐.李贺〈马〉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萧寺》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出现较多,通常指的是位于荒凉或者冷清之地的寺庙。"萧"在这里有空旷、稀疏或寂寥之意,“寺”则是佛教寺院的意思。“萧寺”一词往往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诗意色彩,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古寺的怀旧之情或是对其所承载历史文化的感慨。

解释如下:

  1. 释义:通常指位于偏僻或者环境冷清之地的寺庙。
  2. 文化背景:“萧寺”这一词语多用于描绘古代寺庙,在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一种空寂、萧条之感,是诗人抒发情感、怀古思幽的重要载体。

造句

  1. 夕阳西下,远山苍茫,萧寺的钟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悠扬。
  2. 游历古迹时,偶然间踏入一座被岁月风尘覆盖的萧寺,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流转的无情。
  3. 李白曾在《送陆判官赴汉阳军》中写道:“萧寺逢迎处,原头送别时。”
  4. 深秋季节,在一片枯叶飘零之中,诗人站在寂寥的萧寺前,吟诵着悲凉的诗句。
  5. 画家笔下的那座萧寺,虽无烟火气,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孤寂。

这些句子不仅突显了“萧寺”这一词汇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展示了它在不同情境下可以承载的不同意义和情感。

分词解释

xiāo

1 即“艾蒿”。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1 古代官署名:太常~(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2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观(guàn )。3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