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童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尺童子的简介:
sān chǐ tóng zǐ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 AI解释
实际上,“三尺童子”并不是一个常见或标准的词汇组合,它可能是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表达方式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文学创作中的用词。在传统汉语中,与儿童相关的描述较为常见的有“豆蔻年华”、“垂髫之年”等。“三尺童子”这种说法可能来自方言、特定地方的文化背景或某些文化作品中的特有表达。
如果我们将“三尺童子”理解为一种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它可能是用来形容某个孩童(尤其是在古代,儿童的身高往往被夸张地描述成约一尺左右),或在某种情境中用以强调某个儿童的身份或是他所处的状态、年龄。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支持其广泛使用,因此解释可能较为宽泛。
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可以尝试创造一些句子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 “三尺童子虽小,却已初具人形。”——用来形容小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形态上已经接近成人。
- “三尺童子好奇地盯着那朵花,他想要靠近一点,闻一闻它的香味。”
-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三尺童子”有时被用作一种形象的比喻来指代天真烂漫的孩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依依三四五。三尺童子轻声笑,不知春色在何处。”
- “三尺童子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给这个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活力。”
- 描述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时可能会说:“从小便是三尺童子的模样,但随着时光流逝,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句子是基于“三尺童子”作为一种文学或比喻性表达的理解进行创作的,并非实际历史记录中的用法。在正式场合或学术讨论中,如果要使用这样的表述,最好先确认其具体含义和背景,避免产生误解。
分词解释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尺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童
tóng
1 小孩子:儿~。~工。~谣。~话。~心。~趣。~真。2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儿。3 没有结婚的:~男。~女。~贞。4 未长成的:~牛(没长角的小牛)。5 秃:~山。头~(喻人秃顶,如“~~齿豁”)。6 古同“瞳”,瞳孔。7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