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拼音、解释、组词

褥疮的简介:

rù chuāng
1.指因长期受压迫而引起身体局部坏死溃烂的疮疡。也称席疮。常见于重病长期卧床者,多发于腰骶﹑肩胛﹑枕﹑肘和足跟等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病名。因固定某一姿势过久,如:久卧在床或久坐在椅,局部皮肤长期遭受压迫,使血液循环不顺而引起皮肤和肌肉组织发炎、坏死、溃烂等的症状。也作「蓐疮」、「压迫性溃疡」。

《褥疮》,也称作压疮、压力性溃疡,是一种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持续缺血、缺氧和营养不良而引发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多见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尤其是在骨突起处如骶尾部、足跟、肩胛等部位更为多发。

褥疮的发生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受压时间长短有关,严重时可导致感染甚至坏死。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及合理饮食等多种因素。

造句

  1. 医生建议他每天定时变换体位,以减少褥疮的风险。
  2. 护士仔细检查了患者的臀部,发现有轻微的褥疮迹象,立即进行了护理。
  3. 为了预防妈妈卧床期间发生褥疮,家人常常帮助她翻身按摩。
  4. 老张因长期坐轮椅,在臀部出现了严重的褥疮,需定期到医院换药治疗。
  5.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的褥疮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这些造句涵盖了预防、发现及治疗等方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褥疮”这一术语。

分词解释

1 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用棉絮、兽皮或电热材料等制成:~子。~单。~疮。电~子。

chuāng

1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疤。~口。冻~。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