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亭的拼音、解释、组词
考亭的简介:
kǎo tíng
1.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棱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晩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
1.在今福建建阳西南。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棱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朱熹晩年居此﹐建沧洲精舍。宋理宗为崇祀朱熹﹐于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在福建省建阳县西南。唐末黄端于此建「望考亭」以望其父之墓,故称为「考亭」。
2.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参见「朱熹」条。
《考亭》是一个地名,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意义。它指的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福建建阳市南平,这里也是著名理学家朱熹长期居住和讲学的地方。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省北部。
- 历史文化背景:宋代大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此居住二十余年,并且在考亭书院(即“考亭”)从事学术研究与讲学活动。他的很多重要著作如《四书章句集注》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因此,“考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 影响:考亭是朱熹理学的重要发源地,对后来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历史上的考亭因为朱熹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无数学者追寻理学精髓的圣地。
- 我们前往考亭参观了朱子书院遗址,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
- 考亭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
- 在考亭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 每当回忆起在考亭度过的那段日子,我总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