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讨西征的拼音、解释、组词

东讨西征的简介:

dōng tǎo xī zhēng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四处出战征伐。唐.杨□.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征,运之无旁,按之无下。」亦作「东讨西伐」、「东征西讨」。

1. 四处出战征伐。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征,运之无旁,按之无下。」也作「东讨西伐」、「东征西讨」。

词语“东讨西征”源自中国古代军事用语,用来形容军队频繁地向东西两个方向进行征战或讨伐。这个词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力量的强大和行动范围之广。“讨”指的是讨伐、讨逆,“征”是指远征、征服。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帝王或者将领不断征战四方的情景。

详细解释

  • 东讨:侧重于东部地区的军事活动。
  • 西征:侧重于西部地区的军事行动。
  • 整体意义上,“东讨西征”表达了军队或政权在广阔地域内进行长期、广泛的战争状态,显示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和占领、控制能力。

造句

  1. 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曹操多次东讨西征,统一了北方大片领土。
  2. 在古代的《封神演义》中描述的姜子牙就是通过一系列东讨西征,最终辅佐周王灭商的故事原型。
  3. 西汉武帝刘彻为了扩大疆域,连续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东讨西征活动。
  4.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下,各路豪杰纷纷进行着东讨西征,试图一统天下。
  5. 这位英勇的将领,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东讨西征,最终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

分词解释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tǎo

1 查究,处治:检~。2 征伐,发动攻击:~伐。声~(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3 研究,推求:研~。探~。4 索取:~还(huán)。5 求,请求:~教(jiào )。~饶。6 惹:~厌。~人喜欢。7 娶:~老婆。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